您现在的位置:中考重庆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卤蛋豆豆 2014-06-04 14:18:36
15、《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①李煜《相见欢》借秋景写寂寞凄凉之情句子是“,。”②反映对帝王生活的留恋,对囚徒生活的悲哀的名句是“,。”
③李煜《相见欢》直抒愁情的句子是“,。”
④“,,。”愁本是主观抽象之物,这里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就思绪的纷繁复杂无法理清而言,愁情就像一团乱麻,无始无终,越理越乱;就其无法解脱又没完没了而言,却又比乱麻更深一层。
⑤李煜《相见欢》中“”,是词人深沉的感叹。
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1、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西楼;夜晚;秋季。)
2.这首词写景简练而有序,“”一句是写仰视之景;“”一句是写俯视之景。
月如钩;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
3.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愁苦之情。其感情基调可用“愁”来概括。4.“剪不断,理还乱”是以麻丝比喻愁思。这样写有什么妙出?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1)妙处:(2)新意:
用“丝”写“思”的谐音,形象地把“离愁”这种抽象的感情写活了,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人中感受。内心的烦乱(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表现了词人因目睹残月而想起故国时产生的惆怅寂寞)
7、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具体的丝线,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16、《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7、《浣溪沙。一曲新曲酒一杯》(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2分)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③晏殊的《浣溪沙》伤春感时,其中“,”两句,缠绵婉转,对仗工整,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闲愁。
④,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⑤《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抒发惜春伤时之情的对偶句是:,。
⑥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⑦宋朝词人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借自然界中的花鸟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青春易老叹惋之情的句子是:,。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夕阳落花归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从“”、“”等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2012-2018年重庆各校录取分数线查询 | ||||
沙坪坝区 | 渝中区 | 九龙坡区 | 南岸区 | 更多区县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