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重庆站 > 中考报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来源:南开中学 作者:乖乖小文 2017-02-08 10:58:14
尊敬的家长:
新年好!
在这新年来临的时候,想和家长朋友谈谈人文教育。
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注意到父母问候孩子的话语,不管是在电话里还是孩子放假回家,“最近学习怎样”“考试如何”这样的言语还是比较多。而似乎较少问孩子对未来有什么构想,或者很少关注他(她)一段时间里思想和心智上的变化。尽管有些父母在与孩子深度交谈的时候,也会做生涯方面的引导,但从无意识的习惯问候中我们或许能窥见对人文教育的态度。
人文教育是“人之为人”的教育。中国古代推崇文以载道,以文化人,颇有人文的理念。故而《大学》中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至善,便要塑造人的精神、品质和心灵。而在今天,“知识改变命运”的看法根深蒂固。我们希望孩子以后既要活得成功,又要活得有意义;既要有体面的生活,又要有幸福健康的品质;既要找得到工作,又要有批判、创新和自省的能力。这种寄望本质上隐含着对两种能力的期许,除了专业的知识,还有指引生活的智识。但我们对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回报期许很高,对智慧影响人生的思考较少。
人们习惯上认为教育就是授业,但是在《牛津英语词典》教育的定义是“滋养或养育的过程”,而拉丁语对“educere”的解释是“领出来、诱导、唤起”。《论语》中记录孔子教育弟子也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单从这些词义上的理解,我们似乎应该察觉对教育存在着误读。一旦教育变成了纯粹的职业教育和分数教育,成长中的孩子就像折翼的天使。近年来国家关于人才“核心素养”的阐释实质上涵盖了时代对人才的诉求: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其中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是就文化基础而言的。人类文明的进步便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自然科学讲真,人文教育向善求美,二者在文化学习中正如一对翅膀,缺一不可。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对人的影响尤为深远。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审美能力、领袖气质、协作意识这些素养,始终要以人文教育为基础。您是否也发现孩子们做的练习越来越多,读的经典越来越少?是否发现他们学的知识越来越专业,涉猎的领域越来越狭窄?“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增智慧,长识见,非经典,谁能育之?变气质,养精神,非阅读,谁能为之?
美国的施特劳斯在《什么是人文教育》一书中说,人文教育就是仔细阅读伟大心灵留下的伟大著作。中西方的经典著作各有益处,而“作为中国学人,有必要读一些中国传统经典。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该对于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梁启超《治国学杂话》)在与传统经典的长期对话中,年轻人不仅触及作者的灵魂,而且濡染传统的文化。那些心智成熟、文体成熟、语言成熟的作品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勾画出年轻人的精神谱系,赋予他们认知自我、体察世界的能力。当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向着发达的文明迈进的时候,可能遗忘了在经史子集中蕴藏的中华民族丰富的心灵史,恰恰最能滋养中国人的人格、气质和精神。
儒家以“格物致知”要求读书人,“格”是探究,“知”是智慧,也是心得。一个人总是在寻找人生的方向和答案,如果就青少年的成长来看,他们寻找的答案应该是两个而非一个。第一个答案是关于知识的答案,或者说是关于对世界、社会和宇宙奥秘的答案,而科学毋庸置疑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那些杰出的科学家,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们,在拥有非凡的才智的同时也兼具着优秀的品质和人文素养,像牛顿、爱因斯坦、帕斯卡尔。第二个答案便是自己,苏格拉底对世人的告诫振聋发聩:“人啊,认识你自己!”孩子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关注外在的世界,寻求的都是外在的奥秘,而对自己知之甚少,生活便难以达成所愿。没有历史、文学、哲学这些经典的土壤,人生之花哪来丰富的养料?,不与伟大的灵魂、明达的智慧为伍,无畏的青春或显孟浪。求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求智的旅程,只有当年轻的生命学会不断追问自己,思索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的时候,他们才会渐渐发现,原来,“我”自己才是最大的奥秘,是需要用一生去探寻的斯芬克斯之谜。
最后,祝您和家人春节快乐!
2012-2018年重庆各校录取分数线查询 | ||||
沙坪坝区 | 渝中区 | 九龙坡区 | 南岸区 | 更多区县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