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初中升高中如何设计?高中学业水平评价又该如何体现?
刘利民:要适应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要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要增强考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考试内容主要考察学生高中学业完成情况,促进学生学好每门课程,身心全面发展,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不再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这也是个导向。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这叫“一门一清”,避免毕业时,一次考三年学习的内容,增加了学生压力。我们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一门课程可以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同时计最好的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优势,自觉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来参加考试,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并减轻考试竞争压力。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情况。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公示等诚信机制,确保材料的真实可靠。实施这一点,大家不是没有顾虑,校长们也有顾虑,综合素质评价怎么评,这个学生好还是不好,一个班学生这么多,怎么评出一个优良中差。按现在有些地方实行的情况就是写实性的。这个孩子做了什么,学了什么,要记录下来,给招生的院校作为参考。
记者:高考改革的思路是什么?
刘利民:要改革统一高考,要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机制。改革的重要基础,是统筹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增强考试内容的综合性,侧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