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重庆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来源:重庆e度论坛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3-05-07 09:32:56
四、调整心态,从容面对
考试就是技能和心理的大比拼,失败常常失败在心理上,心理的比拼是战胜自我的体现。在最后的几十天里,你们要调整好心态,以最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投 入到复习中。坚持努力学习是对的,紧张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是有好处的,但当压力过大反而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学会给自己心理解压, 不要给自己施加没必要的压力。
良好的应考状态应该内心平静,精神振奋,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对于考试状态,你们都有一些自己的经验,行之有效的应该保持,如果有一些错误的想法做法也要 纠正。人们常告诫说,考试要放松,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放松要看什么样的范围内放松,心情可以放松,不紧张,但学习的状态不能放松,要保持一定的紧 张状态,心理紧张和状态紧张不是一回事。如果有焦虑心理,你们找班主任聊聊,或者找你信任的老师聊聊,聊天虽然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但你的倾诉可以使自 己放下内心的重负,减轻焦虑心理。
对于调整状态,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 继续保持定时学习的习惯,即使到了中考的最后一天,都要保持平时的学习状态,如果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做的,哪怕做点题,也是好的,要记住,即使是最后一分 钟,你学习的东西中考可能未必考,但你在做题和学习中保持的良好状态,都有利于你中考有良好的感觉,有良好的应试状态。
2、 适当调整生活习惯。初三同学大多是夜猫子,晚上精神好,白天精神差,这也是初三学生的常态,很正常,但这要从5月开始适当调整,晚上要稍早一点睡,尽量在 11点钟开始睡觉。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晚上11至凌晨3点的睡眠质量是最好的,对于养精蓄锐很有帮助,可以使第二天精神充沛;二是要将精神兴奋时间调到白 天的考试时间,如果晚上没有休息好,白天精神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应试。但睡眠的时间要有度,不能过度睡眠,虽然需要休息,但真正的休息应该到中考之后, 此时只是让精神好一些。养精蓄锐不是要放松地玩,尽情地睡觉,而是适度地调整。过度睡眠也会造成精神慵懒的状态,学习效果就不好了。体育中考后,适当的锻 炼也是必要的,过度的锻炼也会造成精神疲倦且难以恢复。
3、 学习时间地点固定,形成到学习考试时间就兴奋起来的状态。要保持白天学习的好习惯,不能自作主张,自行放松。要坐得住,学习要落实,要有任务有计划,不能 随意性地学习。实际上真正有效的学习还在于个人踏实的学习,这比弄懂那些难题还要有用。当然如果有搞不懂的东西,利用下课时间及时找老师和同学问清楚,这 也是必要的。
4、 注意营养,伙食吃好一点,营养丰富一点。有些同学有偏食和挑食的习惯,甚至有不吃早饭的习惯,这个时候要尽力调整,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把你学到的东西在 考场上表现出来。特别要注意不吃生冷的食物、不喝冷水等。注意冷暖,不要感冒。在生活习惯上,同学们不要任性,中考前应该好好将自己的身体调到最佳的状 态。
5、克服心理疲劳。考前复习中,学生往往因为某些潜在因素而导致心理疲劳。心理疲劳不像生理疲劳那样可以通过补充能量和休息恢复正常,它的消除主要靠心理调节来实现。因此,要注意以下问题:
A、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就象从河里抽水,动力越足,水流量越大。动力来源于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B、注意学习的多样化:书本学习本身就是枯燥单调的,如果多次重复学习某门课程或章节内容,易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出现心理饱和,产生厌倦情绪。所以你们不妨将各门课程交替起来进行复习。
C、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形成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相联系,并伴有愉快、喜悦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心理疲劳的产生正是由消极情绪引起的。因此,培养自己 的学习兴趣,是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所在。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
6、 战胜高原现象。复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复习到一定时期时,往往停滞不前,不仅复习不见进步,反而有退步的现象。高原现象一是发生较低层次的复习进入高层 次的复习的过渡时期;二是发生在临考复习的中后期。在高原期内,并非学习毫无进步,而是某部分进步,另外一些部分则退步,两者相抵,致使复习成效没有从根 本上发生变化,因而使人灰心失望。当你们在复习迎考过程中遭遇高原期时,切忌急躁或丧失信心,应找出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及时调整复习进 度,在科学用脑、提高复习效率上多下功夫。
2012-2018年重庆各校录取分数线查询 | ||||
沙坪坝区 | 渝中区 | 九龙坡区 | 南岸区 | 更多区县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