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特别是重庆市数学中考这几年又考得很难,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就复习和中考考试提出一点看法和建议:
一、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
教学要遵循教材和课程标准,要真正让学生理解各章的数学概念、基本公式、法则、定理等,即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函数、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重视夯实数学双基--微观掌握知识技能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三、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外,还必须做一些综合题(中考卷中的25、26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初中阶段主要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整体思想、转化思想;主要数学方法:特殊值法、面积法、待定系数法等。
初中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专题:选择题专项训练、填空题专项训练、阅读理解问题、(不要为了给学生节约时间,遇到文字叙述多的老师就包办了,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开放探索问题、实验动手操作问题(尺规作图要考,会写已知,求作,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但要保留作图痕迹,而且作图一定要用圆规和铅笔画图,如果不用铅笔画图,今年将不给分)、分类讨论问题(26题)、方程型问题、函数型问题(重点要考)、几何型问题(简单的证明和中档证明,辅助线不会超过两条,最多证明两次全等即可;圆的证明和相似的证明一定不考)、动态问题。应用题除了考列方程解应用题外,还会出现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概率类的应用题。
四、重视建立“病例档案”--做到万无一失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五、重视中考动向要求--勤练解题规范书写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特别是近年来重庆市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不要会做而不得分。
(1、数学试卷中的“解”和“证明”;2、应用题的答语、解答题和作图题最后要写结论; 26题阅读量很大,书写过程很复杂,所以要认真审题是“求”还是“直接写出” ;一般存在性问题,有多个答案的,有把握的才写上去,没有把握的不要写上去,多写了会扣分。)
六、重视掌握应试规律--提高考试成绩和效率
有关专家曾对高考落榜生和高考佼佼者特别是一些地区的高考“状元”进行过研究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最大区别不是智力,而是应试中的心理状态。也有人曾对影响考试成功的因素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应试中的心态,第二位的是考前状况,第三位的是学习方法,我们最重视的记忆力却排在第17位。事实上,侧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已经是各类考试改革的大趋势,应试中的心态对应试的成功将日趋重要。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考生,可以较好地预防考试焦虑,较好地运筹时间,减少应试中的心理损伤。
(如何应考、心态的调整、考试中切忌心浮气躁等)
七、中考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对2012年重庆市数学中考《考试说明》的阅读和理解。
《考试说明》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它所确定的知识的内容的广度与难度对命题工作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因而,务必理解与掌握考试说明。
如:今年不考的有: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只需了解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即可;有效数字;降低选择题的难度,全面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适当降低几何证明的难度即26题,出题方式是两问,双证、双算、一证一算、一算一证;适当降低较难试题的难度,请注意不是降低难题的难度哦。(25、26题的难度是不会降低的,特别是26题,用张斌老师的话说就是今年有好难就考好难。)
2、复习是为了学生而进行的,学生的实际是决定我们在复习中知识的难度、深度的出发点。只有学生有接受可能的才会达到一定的效果。不要好高骛远,脱离学生实际。要让学生学会放弃,科学、合理的放弃就是为了得到更多。
3、要尊重学生,在复习阶段一定要客观评价学生,要让学生体会到过程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
4、复习的进度务必精心安排,既要全面同时也要突出重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适当的调整。在安排中要想到学生,务必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考是老师永远无法替代的。特别是24、25、26三个大题,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老师不能包办,不要担心当节课的教学任务,如果长期这样担心,最后你一定还是担心。(也曾尝试过边做边讲,效果很差)
5、教会学生分析和思维。数学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知识的积累,各种数学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分析,让他们经历“观察、比较、探索、归纳和迁移”的过程。
6、削弱思维定势的成分,加强变式教学研究。复习中过分地强调某种方法重要或某种题型对应某种策略,容易造成一种思维定势
7、对一些可能新引入大题的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要成为新的难点。
要让学生熟记重庆数学中考卷的结构和分值。
难易与分值。试卷中第1-8、11-14、17-22小题为容易题,分值为92分,约占61%;第9、15、23、24小题为中档题,分值为28分,约占19%;第10、16、25、26、小题为较难题,分值为30分,约占20%。
难易与分值。试卷中第1-8、11-14、17-22小题为容易题,分值为92分,约占61%;第9、15、23、24小题为中档题,分值为28分,约占19%;第10、16、25、26、小题为较难题,分值为30分,约占20%。初三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特别是重庆市数学中考这几年又考得很难,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就复习和中考考试提出一点看法和建议:
一、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
教学要遵循教材和课程标准,要真正让学生理解各章的数学概念、基本公式、法则、定理等,即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函数、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重视夯实数学双基--微观掌握知识技能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三、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外,还必须做一些综合题(中考卷中的25、26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初中阶段主要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整体思想、转化思想;主要数学方法:特殊值法、面积法、待定系数法等。
初中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专题:选择题专项训练、填空题专项训练、阅读理解问题、(不要为了给学生节约时间,遇到文字叙述多的老师就包办了,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开放探索问题、实验动手操作问题(尺规作图要考,会写已知,求作,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但要保留作图痕迹,而且作图一定要用圆规和铅笔画图,如果不用铅笔画图,今年将不给分)、分类讨论问题(26题)、方程型问题、函数型问题(重点要考)、几何型问题(简单的证明和中档证明,辅助线不会超过两条,最多证明两次全等即可;圆的证明和相似的证明一定不考)、动态问题。应用题除了考列方程解应用题外,还会出现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概率类的应用题。
四、重视建立”病例档案“--做到万无一失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五、重视中考动向要求--勤练解题规范书写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特别是近年来重庆市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不要会做而不得分。
(1、数学试卷中的”解“和”证明“;2、应用题的答语、解答题和作图题最后要写结论; 26题阅读量很大,书写过程很复杂,所以要认真审题是”求“还是”直接写出“ ;一般存在性问题,有多个答案的,有把握的才写上去,没有把握的不要写上去,多写了会扣分。)
六、重视掌握应试规律--提高考试成绩和效率
有关专家曾对高考落榜生和高考佼佼者特别是一些地区的高考”状元“进行过研究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最大区别不是智力,而是应试中的心理状态。也有人曾对影响考试成功的因素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应试中的心态,第二位的是考前状况,第三位的是学习方法,我们最重视的记忆力却排在第17位。事实上,侧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已经是各类考试改革的大趋势,应试中的心态对应试的成功将日趋重要。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考生,可以较好地预防考试焦虑,较好地运筹时间,减少应试中的心理损伤。
(如何应考、心态的调整、考试中切忌心浮气躁等)
七、中考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加强对2012年重庆市数学中考《考试说明》的阅读和理解。
《考试说明》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它所确定的知识的内容的广度与难度对命题工作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因而,务必理解与掌握考试说明。
如:今年不考的有: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只需了解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即可;有效数字;降低选择题的难度,全面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适当降低几何证明的难度即26题,出题方式是两问,双证、双算、一证一算、一算一证;适当降低较难试题的难度,请注意不是降低难题的难度哦。(25、26题的难度是不会降低的,特别是26题,用张斌老师的话说就是今年有好难就考好难。)
、复习是为了学生而进行的,学生的实际是决定我们在复习中知识的难度、深度的出发点。只有学生有接受可能的才会达到一定的效果。不要好高骛远,脱离学生实际。要让学生学会放弃,科学、合理的放弃就是为了得到更多。
、要尊重学生,在复习阶段一定要客观评价学生,要让学生体会到过程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
、复习的进度务必精心安排,既要全面同时也要突出重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适当的调整。在安排中要想到学生,务必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考是老师永远无法替代的。特别是24、25、26三个大题,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老师不能包办,不要担心当节课的教学任务,如果长期这样担心,最后你一定还是担心。(也曾尝试过边做边讲,效果很差)
、教会学生分析和思维。数学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知识的积累,各种数学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分析,让他们经历”观察、比较、探索、归纳和迁移“的过程。
、削弱思维定势的成分,加强变式教学研究。复习中过分地强调某种方法重要或某种题型对应某种策略,容易造成一种思维定势
、对一些可能新引入大题的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要成为新的难点。
要让学生熟记重庆数学中考卷的结构和分值。
难易与分值。试卷中第1-8、11-14、17-22小题为容易题,分值为92分,约占61%;第9、15、23、24小题为中档题,分值为28分,约占19%;第10、16、25、26、小题为较难题,分值为30分,约占20%。